自上世紀50多年來,經過中國幾代植膠人的艱苦努力,克服了種種困難,打破了國際權威認定的橡膠樹種植傳統禁區,使橡膠樹在中國北緯18-24度地區大面積種植成功。自此,中國的天然橡膠產業蓬勃發展,形成了以云南省、海南省、廣東省為主的三大橡膠種植基地和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目前,中國天然橡膠種植面積已達66.1萬公頃,年產天然橡膠56.6萬噸,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第五位。其中,云南的橡膠單位面積產量已達畝產127.36千克,居世界第一。
雖然我國的天然橡膠產業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和成就,但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橡膠園更新改造滯后,產量增長緩慢。橡膠樹需要按其生產周期進行更新,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目前仍有大量低產老、殘膠園未能得到及時更新,制約了產業的健康發展。我國每年擴種、更新膠園以及幼齡膠園撫管等需要投資約6億元,目前國家每年投資只有2億元左右,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制約了膠園建設水平的提升和產量潛力的發揮,我國天然橡膠產量增長緩慢。
2、生產技術發展不平衡,民營橡膠生產技術較落后。農墾系統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行政和技術管理體系,整體生產技術水平處于國內外領先地位。但民營橡膠的管理比較粗放,生產技術比較落后,肥料、農藥等生產性投入少,割膠技術水平低,傷樹嚴重,耗皮量大,產量低,經濟壽命短。在病蟲害防治方面,大部分的民營橡膠沒有開展橡膠樹白粉病和炭疽病防治,不僅影響自身膠園的產量,也增加了周邊農場的防治難度。
3、種植布局不盡合理,栽培品種單一老化。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天然橡膠種植布局還不夠合理,品種單一、老化,優良新品種推廣速度緩慢。我國自己選育、具有高產、高抗性特點、適合我國植膠環境的優良新品種僅占10%左右。
4、初加工規模偏小,產品結構不合理。目前全國有天然橡膠初產品加工廠270多個,年加工能力在3000噸以下的工廠占80%以上。由于規模過小,生產成本高,勞動生產率低,產品質量性能一致性差。長期以來,我國以生產標準膠為主, SCR5標準膠產量占總產量的69%,SCR10、SCR20分別占8%和1%,濃縮膠乳占18%,其它約4%。適于生產輪胎用的SCR20標準膠和子午線輪胎專用膠產量極少,產品結構與市場需求不適應。
5、下游市場需求減少削弱天然橡膠進口動力。受歐債危機影響,經濟增長前景擔憂情緒加劇,國際市場汽車銷量增速放緩,影響輪胎需求,導致對重要原料之一的天然橡膠需求的增長也因此放緩。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9月份,國內輪胎總產量為6.0859億條,同比僅增加6.7%,與去年同期24%的快速增勢相比大幅減緩,受下游需求減少影響,天然橡膠進口動力被明顯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