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制品或半成品常會發生噴霜現象。所謂噴霜就是指橡膠配方中的一些有機小分子化合物,發生遷移,在橡膠制品或半成品表面析出,形成一層類似于白霜的滲出物附在橡膠半成品或硫化制品的表面的現象。噴霜發生在橡膠半成品表面會引起后續加工中不粘等問題;硫化制品表面的噴霜不但會影響產品的外觀而且會影響使用性能。
橡膠制品或產成品發生噴霜的主要原因:
生膠與配合劑極性相差太大:配合劑在橡膠中的溶解度小,兩者相容性差導致混煉膠體系不穩定。強制性的機械混煉并不能改善混煉膠熱力學上的穩定性,在適當的外界條件下,混煉膠中的配合劑會發生遷移和相分離,導致宏觀上的噴霜現象,如橡膠半成品的冷卻停放過程中橡膠半成品表面發生噴霜;即使橡膠硫化形成交聯網絡之后,不穩定的混合體系同樣會發生相的分離,只是小分子遷移過程所遇的阻力較大,形成析出需要稍長的時間而已,這就是許多橡膠制品在倉庫中放置時間稍長表面就有一層白霜的緣故。
配合劑與橡膠混煉不均、分散不好,但是如果橡膠與配合劑的相容性好,且配合劑的用量沒有超過其在橡膠中的飽和溶解度,這樣的噴霜是較易克服的,通常只要將混煉膠補充混煉即可解決問題。
原材料質量波動:因產地材質不同、制法不同、工藝不同、批量不同原材料有很大差別,生膠的合成工藝:聚合溫度,催化劑,合成單體等的差異,引起溶解度的不同.純度、水分、灰分、pH值、物理性能等發生變化。
儲存條件差:溫度:配合劑在橡膠中的溶解度一般都是隨著溫度的升降而升降時間(壓力\濕度),橡膠儲存時所受的壓力、周圍空氣的濕度以及時間對配合劑的溶解度也有影響,一般情況下影響不大。但是,如果壓力較大,受壓部位 橡膠中的配合劑就會形成晶核,析出于橡膠表面,形成噴霜;如果空氣的濕度過大,橡膠中極性大的配合劑對生膠(非極性)的作用減弱,配合劑溶解度下降,從而導致噴霜;儲存時間越長,橡膠表面噴霜越明顯,由于儲存環境中空氣的溫度和濕度隨著季節的變化而不同,并且差別較大,極易造成配合劑的溶解度發生變化,從而導致噴霜。
橡膠老化:橡膠老化大都導致硫化膠完整的均衡的網狀結構發生破壞,從而也破壞了橡膠體系內各種配合劑與生膠分子以及配合劑之間的化學的或物理的結合,降低了配合劑在橡膠體系內的溶解度。因此,那些局部處于過飽和狀態的配合劑便會從橡膠中游離析出,形成噴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