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外的一些膠管制造商出現了戰略調整動向。這種戰略調整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生產向低勞動成本地區轉移,二是內部結構調整,其目的是提高利潤和保持在某一領域的主導地位。
生產基地轉移:
生產基地東移,即向東歐、東亞和東南亞地區轉移。這種東移趨勢主要鑒于兩大因素,即勞動成本和靠近用戶。
專業生產汽車空調膠管的意大利馬奴里(Manuli)公司的空調膠管在歐洲占據大約12%市場份額。2001年該公司將其荷蘭工廠的所有生產裝置和意大利工廠的部分生產裝置轉移到波蘭,因其生產成本較低而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
德國鳳凰(Phoenix)公司在羅馬尼亞建立于一家膠管廠,并在匈牙利開設一個后勤中心,受理東歐的所有業務。
日本東海橡膠公司在中國大連、天津和廣州建立三家獨資的膠管廠,意在覆蓋華北、華東和華南地區的汽車市場。
德國大陸(ContiTech)公司在中國上海和長春建立了兩家合資的膠管廠,生產汽車動力轉向膠管和空調膠管,供給通用和大眾轎車公司。
突出優勢領域:
國外一些大的膠管公司,為了保持其市場的主導地位,集中優勢于某一或某幾個增長較快的領域。
德國鳳凰(phoenix)公司在汽車流體傳輸系統(加熱冷卻膠管、空氣增壓器膠管、燃油膠管和空調膠管)和特種膠管(內陸和海上石油工業用膠管、混凝土澆注用膠管等)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因此,該公司將技術力量集中于這兩個方面,而將其在工業用膠管市場上不占顯著地位的兩個液壓膠管生產廠出售,這兩家分別在德國和馬來西亞的工廠年銷售額均在1000萬歐元左右,可見其調整力度。
另一種調整是將原來只生產和供應膠管的分公司改造成管線裝配系統分公司,比如,裝配膠管的燃油管線系統、空調管線系統、動力轉向管線系統等,這樣,能夠提高利潤,方便制造廠裝配。